产品中心

人民日报重视黔西南文明:贵州精品文物露脸长沙 展现共同夜郎文明
TIME: 2025.06.19

  现在,“夜郎遗踪——寻觅《史记》中的古国”特展正在长沙博物馆展出。来自贵州的180件(套)珍贵文物,为观众出现奥秘而多彩的夜郎文明。

  5月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贵州精品文物露脸长沙 展现共同夜郎文明》,叙述展览概况,其间对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德卧镇出土的羊角钮钟进行了细腻的描绘。

  近来,“夜郎遗踪——寻觅《史记》中的古国”特展在长沙博物馆开幕。来自贵州的180件(套)珍贵文物露脸湖南长沙,为观众出现奥秘而多彩的夜郎文明。

  夜郎是战国秦汉时期称霸于西南区域的古国,《史记》等文献中仅有只言片语记载,其都邑遗址至今还没发现。专家研讨以为,夜郎族群的活泼规模首要在今贵州一带。此次展览分为4个单元,按部就班地打开关于夜郎的探索之旅。

  榜首单元“源源不绝——先夜郎时期青铜文明之光”聚集贵州区域前期青铜文明的萌发。毕节青场遗址出土的铸造青铜器石范、威宁鸡公山遗址的碳化稻谷与祭祀遗存等考古发现,为探寻夜郎文明来源供给了重要头绪。

  第二单元“古国寻踪——夜郎考古重要发现”经过解读赫章可乐遗址、威宁中水遗址、普安铜鼓山遗址群等与夜郎文明严密相关的代表性遗存,企图复原夜郎古国的社会图景。赫章可乐遗址、威宁中水遗址曾先后当选2001年度、200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第三单元“自成一格——共同的文明相貌”会集展现考古出土的青铜饰品、武器等,表现了夜郎先民“套头而葬”“魋结爱美”“崇兵尚武”等文明特征。

  第四单元“融入华夏——夜郎族群的归宿”叙述夜郎融入汉王朝郡县系统的前史进程。汉武帝时期,大力开发西南区域。跟着犍为郡、牂柯郡的建立,夜郎等地被归入汉王朝行政管理系统,华夏移民带来先进的技能、东西,汉文明与夜郎文明深度交融。

  展览中有不少独具特征的文物精品,如铜鼓、羊角钮钟等华夏区域罕见的青铜乐器,还有造型特别的铜钺、铜扣饰、铜带钩等。

  铜鼓是一种前史悠远持久的打击乐器,自先秦时期开端流行于西南区域。石寨山型铜鼓首要出现在滇池周边的滇文明遗存中。贵州赫章辅处、可乐等地发现的石寨山型铜鼓,反映了活泼在贵州西部区域的夜郎族群与滇族群之间的文明交流。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德卧镇出土的羊角钮钟,顶部两边有羊角状的鋬钮。这种造型的铜钟是战国秦汉时期百越族群常用的打击乐器,或许用于祭祀、舞蹈等场合。

  赫章可乐遗址出土的“套头葬”铜釜,反映了夜郎共同的丧葬风俗。相同出自可乐遗址墓葬中的人面型铜扣饰,人面上额及眼、嘴、耳部镶嵌孔雀石,背面有一横向挂钩,出土时覆于墓主面部。